“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出自《詩經·小雅·小旻》,意思是如同處于深淵邊緣一樣,如同行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心中存有戒懼,行事極為謹慎。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典籍的價值并不僅僅是詩集,還具備重要的文獻價值,記錄和反映著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同時,《詩經》具有重要的教化人心、移風易俗的作用。根據《史記》記載,古時的詩有3000多篇,后來孔子刪詩,選取其中符合并可以應用于禮義者三百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中國詩歌的總源頭《詩經》。《毛詩序》里將《詩經》上升到家國天下的高度,“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認為《詩經》小可以用來教化鄉里百姓,大可以用以教化諸侯邦國。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思想認識,常常體現在儒家經典中,比如《論語·泰伯篇》就有這樣一段記載: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穸?,吾知免夫,小子!”
講述的是曾子病危彌留之際,召集眾弟子圍在他身邊,他跟學生們說:“把我的腳擺正,把我的手擺正。《詩經》上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我這一輩子謹慎小心地修養心性,現在要去世了,我知道自己不會再犯錯誤。但是你們后來人還是要繼續謹慎、小心!”
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是數朝元老,為人極為謙遜。他在家廟的鼎上鑄下銘訓:“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每次得到任命,正考父都愈加謹慎,一次提拔要低頭,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彎腰,連走路都靠墻走。這既是對權力的敬畏,更是難得的清醒。
據《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到端州(即今天的肇慶)任職,這里所產的端硯名聞天下,采制端硯需要大量人工物力,之前的官員為了結交朝中權貴、不惜過量開采端硯,大為勞民傷財,而包拯則“歲滿不持一硯歸”,體現了為官者的品德和操守,也彰顯了其內心的戒懼和敬畏。為官者, 身負國之“大任”、民之所托,責任重大,必須時刻秉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知敬畏、懂行止。就像《易經》里講的:“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边@樣的思想認識貫穿在我們的文化傳統當中,成為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的自警與自覺。
回望我們黨百余年奮斗歷程,時刻保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必備的政治操守,融入我們的血脈之中。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建設一個新世界。
老一輩革命家經常告誡黨員干部時刻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周恩來同志曾講,“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經濟落后的國家要在經濟上翻身,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我們應該有臨事而懼的精神。這不是后退,不是泄氣,而是戒慎恐懼”。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编囆∑酵疽舱f,“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無所顧忌”。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始終充滿奮進的力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時刻保持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精神。
多少風雨兼程的艱難跋涉,多少矢志不渝的勇毅篤行,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歷史擔當,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自覺向體內病灶開刀,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組合拳”,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
2013年7月在西柏坡,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向著新目標,奮楫再出發,我們的前途無比光明,我們的使命任重道遠。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這就更加離不開時刻保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謹慎和精神。
黨員干部工作上要大膽開拓,在用權上則要倍加謹慎,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只有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保持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干事勁頭,下定決心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才能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