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經濟日報聚焦四川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刊發了長篇調研報道《強農興川》,在四川引發熱烈反響。四川是如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記者就相關話題專訪了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暉。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提出了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等重要要求,請問四川在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上有哪些謀劃和部署?
王曉暉: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三農”發展高度重視,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四川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加快推動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賦予了我們新的時代使命。這些重要指示要求,是對四川“三農”工作的精準把脈和科學指引,為我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但農業大而不強、產品特而不優、品牌多而不響的特征明顯,推進農業現代化任重道遠。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去年底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四化同步”中農業現代化是重要支撐,“城鄉融合”中鄉村是重要一頭,“五區共興”中推動欠發達地區主要是農村地區跨越發展是重要內容。今年初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對新時代四川“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了農業強省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具體工作中,我們制定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鮮明提出“一帶、五區、三十集群、千個園區”的工作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個階段建設目標,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耙粠А本褪墙ㄔO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五區”就是推動成都平原“天府糧倉”核心區、盆地丘陵以糧為主集中發展區、盆周山區糧經飼統籌發展區、攀西特色高效農業優勢區、川西北高原農牧循環生態農業發展區差異化發展;“三十集群、千個園區”就是到2025年建成30個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1000個國家級和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特別是縣委書記要當好“一線總指揮”,切實把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共同把總書記為四川“三農”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記者:四川是全國糧食主產省之一,請問四川在守好耕地紅線、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什么舉措?
王曉暉: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成都平原正因有沃野千里才造就了“天府之國”。四川作為國家戰略大后方,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在全國糧食安全格局中居于重要位置。我們堅決扛起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鮮明重糧抓糧工作導向,嚴格落實黨政同責,持續推進耕地保護、補充和恢復,有力促進了糧食增產豐收,全省糧食產量已經連續3年超過700億斤。
我們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嚴格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措施,扎實推進“三區三線”劃定,足額帶位置下達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全面推行田長制,認真執行耕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全面開展成都平原和全省耕地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完善種糧大戶補貼政策,建立長效機制推進撂荒地整治,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確?!稗r田農用”“良田糧用”。
我們大力實施“天府良田”建設行動。堅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并重,抓好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推進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土地輪耕休耕等,著力打造一批集中連片、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持續增強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去年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487.2萬畝、累計建成5476.6萬畝。
我們加強水利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引大濟岷、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持續抓好“五小”水利設施規劃建設,切實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同步強化道路、通信、氣象等支撐保障,不斷提升應對極端天氣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靠天吃飯”問題。
我們持續提升農業科技現代化水平。堅持“藏糧于技”,扎實推進以農業裝備為引領的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工程。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深入實施川種振興行動,加快建設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豬五大種業集群。積極培育農業科技企業,加快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民和本土急需緊缺人才,強化農業科技聯合攻關,抓好農業科技推廣,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記者:四川特色農產品眾多,請問四川如何進一步做好“土特產”文章?
王曉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我們從四川農業發展實際和特色優勢出發,以發展現代園區和產業集群為載體,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創新經營方式、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功能,整體提升鄉村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我們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出臺《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條例》,嚴格實行分類考評激勵,省級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實施獎補,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數量和質量不斷取得新突破。去年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園、總數達17個,認定一批省星級園區,全省已建成各級現代農業園區1500余個,形成國省市縣四級園區梯次推進、聯動發展的工作格局。
我們加快建設特色產業集群。堅持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抓好品牌建設質量管控和市場開拓,打造“天府糧倉”區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強做優川糧油、川畜牧、川茶、川菜、川果、川竹、川藥等“川字號”特色產業,不斷提升農業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四川的東坡泡菜、郫縣豆瓣、安岳檸檬、會理石榴、鹽源蘋果、攀枝花芒果等特色農產品聲名遠揚,深受各地群眾喜愛。
我們著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完善烘干冷鏈物流體系,推動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充分發掘鄉村多元價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健康養老、農村電商等新業態,高水平打造一批全國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不斷增強四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記者: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請問四川如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王曉暉:四川不同區域鄉村發展差異很大,鄉村建設不可能齊步走,更不能千村一面、貪大求洋。我們制定了《四川省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立足鄉土特征、文化特質、地域特點,因地制宜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打造功能完備、設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現代化鄉村,使農村留得住鄉風鄉韻鄉愁。
一手抓鄉村“塑形”,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下沉傾斜,大力實施農村路水電氣訊“五網”建設,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扎實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亮化,深入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村莊清潔“五大行動”。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施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深化農村河湖“清四亂”工作。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強化鄉鎮衛生院能力建設,不斷改善農村面貌和生產生活條件。
一手抓鄉村“鑄魂”,營造健康向上文明新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行動。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結合起來,同農民群眾共同價值理念結合起來,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持續抓好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問題專項治理。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扎實推進平安鄉村建設,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記者: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請問四川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上有什么創新舉措?
王曉暉:這些年四川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極大改善了農村面貌,以深化改革為抓手持續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去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2元、增長6.2%,增速高于同期全省城鎮居民和全國農民收入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7下降到2022年的2.3。
我們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完善聯農帶農惠農機制。持續推進50個國家級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3060個重點幫扶村振興發展,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省內對口幫扶等工作,目前全省規模性返貧風險總體可控。
我們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對農民群體就業創業支持力度,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穩崗就業。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形成股份合作自主經營、資源合作聯合發展、資金入股借力發展等多種模式,增強了集體經濟實力,組織成員得到實惠。積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突出抓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深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試點工作,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三權分置”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我們深入實施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圍繞“人、地、錢”等探索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合理配置的制度機制,推動試點地區城鄉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基本實現縣域統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顯著低于同類地區水平,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我們全力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意見》,明確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為主攻方向,圍繞促進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重點任務,試點探索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引導全省人民勤勞致富、發展致富、創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