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四川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堅持“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總思路,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走出一條把握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體現四川特色、服務國家全局的現代化之路。
(一)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形成從發展理念、工作布局到政治監督、再到考核評價的一整套閉環體系,引領和保障我國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提出新發展理念,提供高質量發展科學指引。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首次離京赴廣東考察時強調,“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2013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新常態”重大判斷。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2021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命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高位部署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黨的二十大報告第四部分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大標題,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這些重大部署和鮮明導向,從擺位上提升、從工作上聚力、從政策上支撐、從責任上強化,形成了全黨全國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抓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突出政治監督,強化高質量發展紀律保障。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首先“看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戰略部署落實了沒有、落實得好不好”。全會公報把“圍繞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強化政治監督”擺在今年八項重點任務的第一條,要求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執行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政治監督重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體現的是硬性要求和剛性約束,傳遞了從政治上看待經濟工作更加強烈、更加鮮明的政治信號。
構建考評體系,發揮高質量發展“指揮棒”作用。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組織對各省區市開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并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考核指標設置上,主要是把新發展理念要求具體化、定量化,落實堅守紅線和底線的要求,既有利于各地準確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重點,又發揮了政績考評的激勵引導作用。
(二)
近年來,四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和部署要求,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中找定位、塑格局、培優勢,緊扣省情實際和發展階段性特征,堅決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堅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雙圈建設列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為四川奮進新征程帶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在推動雙圈建設過程中,把握人口和經濟向城市群都市圈集中的演變規律,把提升成都都市圈帶動力擺在突出位置,支持成都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獲得國家批復實施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強化與重慶“雙核聯動、雙圈互動”,提升優勢區域承載能力。每年召開2次川渝黨政聯席會議,160個共建重大項目全部開工,聯合推出311項“川渝通辦”事項,43項便捷生活行動讓群眾辦事更加便利,成渝中線高鐵建成后兩地通行時間將縮短至1小時以內。堅持以雙圈建設引領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培育省域經濟副中心,支持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立足資源稟賦特色發展,推動形成優勢地區更好發展、生態功能區更好保護、欠發達地區加快追趕的區域協同共興新局面。
堅持依靠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四川“扎實開展創新創造”“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形成科技創新體集群”。四川發揮科教大省、軍工大省、人才大省優勢,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去年,極具國家戰略性、緊迫性的國家實驗室在川掛牌設立,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建成封頂,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國家大科學裝置達到10個、居全國第3位,國家級創新平臺總數達到195個。繼“三線建設”之后,四川再次抓住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重大機遇,顯著增強了為國鑄劍的硬核實力,顯著增強了創新驅動發展動能,綜合創新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四川將傳承發揚“兩彈一星”和三線建設精神,勇當新型舉國體制改革試驗田,打造更多“國之重器”,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工業當先、制造為重,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要求四川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四川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實施制造強省戰略,全面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和強鏈補鏈工程,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著眼壯大幾個萬億級的“當家產業”,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打造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產業規模邁上萬億元臺階。著眼打造幾個世界級“地標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計劃,成功舉辦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世界顯示產業大會,集聚形成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加快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著眼培育一批千億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實施“貢嘎培優”和“珠峰攀登”計劃,夯實制造業市場主體基礎。注重防范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重視產業規劃布局,從土地、能耗、環境等方面配套跟進,在全省范圍內建圈強鏈,握緊拳頭促進優勢產業集群提升國際競爭力。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四川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成就“沃野千里、蓄積饒多”的天府之國,成為秦統一中國的天下糧倉,此后一直是祖國的戰略大后方。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來川考察時要求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我們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采取“長牙齒”硬措施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田長制,確定并逐級分解下達帶位置、帶責任的新一輪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著力構建糧經統籌、農牧并重、種養循環的現代農業體系,按照“一帶五區三十集群千個園區”布局,著力在“土特產”上做文章,開發鄉土資源、突出地域特色、形成產業集群,把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糧食產量時隔20年之后連續3年超過700億斤,生豬年出欄重回6000萬頭以上。
堅持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根本動力,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四川的戰略新定位和重大使命,根本上重塑了四川作為內陸省份在全國開放全局中的位勢。我們著力在開放發展觀念上求新求高,依托國家向西開放戰略前沿和內需市場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筑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著力在大通道大樞紐建設上求新求高,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進出川大通道總數達到41條,搶抓成昆鐵路復線通車契機打造中老班列全國重要集結中心,開行中歐班列(成都)累計超1萬列,四川正加快成為第三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樞紐。著力在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上求新求高,推動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落地,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的中小外資項目,貨物進出口規模去年突破萬億元。發揚“敢為天下先”精神,縱深推進國資國企、農業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市場經濟活力持續迸發,“投資西部、首選四川”正成為海內外富有遠見卓識企業家的共識。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四川站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保住生態優勢、提升生態優勢、用好生態優勢。按照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要求,鐵心布置、鐵面檢查、鐵腕執法,以鐵的作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對“兩高一低”項目一律不批不引,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趨勢性好轉,去年實現PM2.5和重度污染天數“雙下降”,水環境質量創近20年最好水平。做好生態價值轉化大文章,發揮四川好山好水好風光優勢,高質量打造大熊貓和若爾蓋兩個國家公園,規劃建設一批景色美、文化濃、原生態的世界級文旅新地標,今年春節假期四川旅游接待人數全國第一。圍繞“水、風、光、氣”,大抓清潔能源轉化。四川水電裝機規模近1億千瓦,全國每100度水電就有28度出自四川。金沙江下游梯級開發規劃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4座大型水電站全部建成,總裝機容量達到4646萬千瓦,是三峽電站的兩倍。特別是去年白鶴灘全面投產,標志著我國在長江上游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堅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四川是天府之國,也是自然災害頻發之地,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災、全年防地震。在四川工作,就得“時時放心不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森林防滅火“四問”警示和“不能屢屢重蹈覆轍”的鄭重告誡,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出臺史上最嚴防火令,建立健全“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打贏了森林草原防滅火翻身仗。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從最壞處準備,從最細處著手,把責任落實到最小工作單元,有序有力有效應對三場6.0級及以上地震,過去5年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的5年,有力守護一方平安。
剛剛過去的2022年,面對一系列嚴峻考驗,全省人民攻堅克難、頑強拼搏,經濟運行走出一條震蕩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堅強曲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9%,增速在6個經濟大省中居第4位。今年開年以來,緊緊圍繞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目標,全力奮戰“開門紅”,全省經濟迎來強勁復蘇勢頭。四川發展取得巨大成績,根本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使我們更加深刻領悟到“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三)
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到2027年,全省經濟總量要提高到8萬億元、再上3個萬億元臺階,高質量發展要實現明顯“進位”。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面臨風險與挑戰的遠征,還有許多“大渡河”“瀘定橋”“雪山草地”需要我們去攻克。闖過高質量發展這個歷史關口,是必須回答好的重大時代課題。
始終在站位全局和服務大局中挑大梁作貢獻。牢記“國之大者”,堅持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地方利益服從國家整體利益,自覺在大局下行動。任何時候謀劃和推動四川發展都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前提,一條一條嚴格對標對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干,中央要求的必須干好,做到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始終在挺膺負責和頑強斗爭中破難題開新局。把敢擔當作為檢驗忠誠的試金石,自覺做到擔責、擔難、擔險,用鐵肩膀挑起硬擔子。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正視和下決心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問題,決不搞擊鼓傳花,決不甩包袱。建立經濟責任體系,優化考核評價指標,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引導各地堅定轉到推動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來。
始終在把握大勢和守正創新中強本領善作為。把國家重大戰略和四川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聚力抓塑造格局、奠基長遠的大事。勇于打破思維定勢,徹底轉變思想觀念,彌補知識缺陷、能力短板和經驗弱項,善于在復雜環境和多重約束下解決現實問題,善于處理速度和質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和防范化解風險本領。
始終在崇嚴尚實和真抓實干中見實效創實績。堅持實踐檢驗標準,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全面掌握實際情況,找到管用辦法。堅持行勝于言,反對空喊口號、機械執行、消極應付等不良傾向,當實干家,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四川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文章刊載于《學習時報》2023年3月1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