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一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高校辦學育人全過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引領師德建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科學精神教育。(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七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二
上海是我們黨的誕生地,黨成立后黨中央機關長期駐扎上海。我多次瞻仰黨的一大會址,每次都有很深的感觸。上海要把這些豐富的紅色資源作為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切實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奮勇爭先、走在前列。(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三日在上??疾旃ぷ鹘Y束時的講話)
三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黨的歷次集中教育活動,都以思想教育打頭,著力解決學習不深入、思想不統一、行動跟不上的問題,既綿綿用力又集中發力,推動全黨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系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深化認識中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二〇二〇年一月八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四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七日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
五
吉林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谷諔馉帟r期,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楊靖宇將軍領導抗日武裝冒著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同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犧牲時胃里全是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其事跡震撼人心。解放戰爭時期,“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戰四平”、“圍困長春”,黨領導人民軍隊在這里奏響一曲曲勝利凱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吉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貢獻。要把這些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吉林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六
要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八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七
要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二日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八
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斗,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二〇二〇年十月十九日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主題展覽”時的講話)
九
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是國家的主人,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發揚優良傳統,承擔歷史使命,把黨和國家確定的奮斗目標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